布艺之家讯:大山深处的德兴市黄柏乡洋田村,是一个闭塞的小村庄。但有谁能想到,这里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,竟然在全国30多个省市开拓出了窗帘市场。现在,东到舟山群岛,南到海口,西到拉萨,北到牡丹江,全国各地都有经营窗帘的德兴人。据不完全统计,德兴人在外做窗帘老板的有近3000人,每年营业额可达10亿元。
肯帮带
德兴农民从事窗帘行业,始于一个叫刘华的领军人物。1993年,家住德兴市黄柏乡洋田村的刘华高考落榜,到厦门一家窗帘厂打工,刘华工作特别卖力,短短半年时间,便掌握了窗帘的进货、制作、安装、销售整个流程。看到办窗帘厂的门槛低,要求不高,1994年初,刘华想方设法筹集了一笔资金,和几个朋友在杭州郊区与人合租了一间用油毡盖的民房,开始了创业之路。
无情的市场却给了刘华当头一棒,他拿着窗帘样品跑了半个月也没有获得一张订单。但他没有气馁,仍然骑着自行车到处联系业务,工夫不负有心人,22天之后,终于有一个天津老板给了他们业务,做完这单生意,他们净赚了3000元。首次的成功让刘华他们更加努力,他们白天带着样品跑订单,晚上按着尺寸做产品,用诚实守信打动客户,从此,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。
刘华成功了,他没有忘记乡亲们,他努力把自己的亲戚、朋友带出大山,走向广阔的窗帘创业路。就这样,亲帮亲,邻带邻,每个洋田人的窗帘厂既是企业,同时又是一个个窗帘技术的培训班。洋田村人带动整个德兴人,逐渐走出家门,用窗帘拉开了全国各大省市的市场。
能吃苦
在德兴窗帘大军中,流行这样一句话:要当老板,先练单车。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要算现在已经是上海窗帘业“大佬”的倪封庭。刚到上海创业时,因为资金短缺,每次进货都是他自己骑着自行车将6米长、30公斤重的窗帘轨道扛回来的。有一次,为了给客户装窗帘省点费用,他从长安路骑自行车到浦东机场,来回100多公里。到家后才发现屁股又红又痛,搽了好几天的爽身粉才逐渐缓解。
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,德兴窗帘大军经常用这句老话来勉励自己。正是有了这种精神,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又能站起来。资产过千万的吴红,如今是杭州窗帘业举足轻重的人物。1996年初,吴红和人合伙在烟台办窗帘厂,不到3个月的时间,厂子就倒闭散伙。他又一个人到千岛湖办厂,还是做不下去。到了7月,吴红只好收拾东西回家,半年时间亏了7000元。一度悲观失望的吴红,在母亲的鼓励下,到杭州重新开始创业。渐渐地,他用热情和诚恳打动了用户,窗帘生意逐渐好了起来。生意做大了,吴红还是秉着山里人的特性,亲自做窗帘、送货,有时候要忙到晚上二、三点钟。
有远见
早些年,德兴人在外办窗帘厂,由于入行成本低,技术简单,几乎无一例外地做成品批发。大家产品相同,规模相当,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导致价格一步步走低,利润一点点减少。于是,一些人便开始另想出路。
现在上海开窗帘连锁店的刘晓明告诉记者,他是靠开窗帘店起家的,但那样经营,规模不能扩大,只能守着店当小老板,同时还会造成同行经营户的恶性竞争。从2002年开始,刘晓明想到了加盟的方式,自己提供品牌和技术,让更多的德兴人加入到窗帘大军中来,形成合力,经营窗帘产业。现在刘晓明的“晨晨窗帘连锁店”已开到21家,总营业面积达6000平方米,每年的营业额达到3000余万元。
除了在经营模式上创新,德兴人也在开拓新品种上做文章。有的在竹子之乡办起了竹帘加工厂,有的生产木百叶窗片,有的转向生产电动遮阳篷,还有的专门生产铝合金窗帘轨道……不少厂家都设有自己的研发部,一方面对传统窗帘进行改造、更新,一方面进行温度感应窗帘、电脑遥控窗帘等新品种的开发。据悉,现在德兴人自己研发的窗帘新产品已经有100多种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